刚刚过去的周末,同花顺的一纸公告曾经让投资圈炸了锅。控股股东、董事长易峥宣布计划三个月内减持不超过138.31万股,占总股本的0.26%股配资平台,预计套现金额超过2亿元。
真正点燃舆论的,不只是减持本身,而是公告里的那句“让渡市场参与机会”。在不少股民眼里,这句话听起来格外刺耳。毕竟,同花顺股价过去一年涨幅超过260%,高位之下的减持动作,很难用“有机会”来形容。
然而剧情在短短一个交易日后便急转直下。9月9日凌晨,公司又抛出一份“变脸”公告。易峥决定提前终止本次减持计划,理由是“鉴于各种因素”。
这意味着,刚刚还要“让渡机会”的董事长,突然不减了。
那么问题来了,如果减持是所谓的“利好”,为什么又要临时取消?
前脚说减持,后脚紧急叫停
仅仅过去1个交易日,实控人减持计划就直接取消,反转之快让市场目不暇接。
公告中“鉴于各种因素”的表述并未展开解释,但从外部环境看,投资者舆论和市场反应或许是最直接的原因。但对此有股民调侃:“前一天告诉我们是‘好事’,后一天自己就不干了,这不是过家家吗?”
需要强调的是,易峥虽然叫停了减持,但同花顺的减持大戏并未彻底落幕。
记者注意到,在最新公告中公司提及,另一大股东杭州凯士顺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:“凯士顺”)的减持计划并未取消。
此前公告显示,易峥、凯士顺拟自公告发布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(9月29日—12月28日),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138.31万股(占公司总股本的0.26%)。
按照当时的价格粗略计算,凯士顺预计将套现约2.5亿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凯士顺的股东名单里,赫然在列的正是公司董事叶琼玖和董事王进。而叶琼玖就曾在今年初多次减持公司股票。
换句话说,即便董事长暂时退后一步,公司其他核心管理层依旧可以在市场上兑现收益。
这也意味着,二级市场上的高管抛压并没有真正消失。
撤回减持或是姿态管理
其实,从股权结构和比例来看,易峥这次的减持规模并不算大。占总股本的0.26%,不足以撼动控股权,也难以改变公司治理结构。但为什么市场反应如此激烈?
答案在于“时点”和“信号”。
自去年9月以来,同花顺股价累计涨幅超过260%,最高一度冲到426.88元/股。在股价屡创新高的时点,管理层的套现动作,很容易被市场解读为“高位见顶”。
另外,在A股市场,董监高的减持动作往往被投资者视为风向标。哪怕只是出于个人资金安排,也可能被外界解读为对公司未来增长信心不足。于是,中小投资者可能会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担忧:抛售。
这也是为什么在9月8日,同花顺股价大幅收跌近5%。有意思的是,在公司宣布易峥不再减持后,同花顺股价又立马高开,盘中最高涨近4%。
易峥这次的急刹车,某种程度上也正是情绪映射的产物。
因此,有业内人士指出,易峥撤回减持,不一定意味着彻底放弃兑现,而更像是姿态管理。在市场争议声中,董事长选择踩刹车,有助于缓解舆论压力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投资者信心。“撤回本身并不影响公司基本面,但投资者更关心高管减持释放的信号。”该人士表示,“在高位阶段,任何减持都会被市场敏感解读。如果公司能够用业绩与稳定的市值管理预期证明增长逻辑,风波最终会被消化。”
潇湘晨报·辣椒财经记者郝咏琪
股配资平台
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